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天地

焦裕禄精神是我心中的丰碑

时间:2020-12-23 16:15:59 来源:本网 【字体:

  每一次学习焦裕禄精神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前几天,有幸听到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讲父亲的故事,虽然我在2019年就曾经到过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但聆听着“二姐”从亲人的角度讲述焦裕禄,不禁让我再次“走进”焦裕禄,感受这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民公仆。

  “走进”焦裕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帮助群众。”焦裕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黄河十八弯,兰考是最后一道弯。据《兰考县志》记载,从1171年到1949年的近800年间,兰考决口达143次之多,最终形成了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害”。而1962年的兰考,不仅是河南最穷的县,也可以说是全国最穷的县。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兰考已经连续两年颗粒无收,36万兰考人,有12万人是逃荒难民,许多干部视兰考为畏途。在这样十万火急的情况下,组织上找焦裕禄谈话时,他没有丝毫讨价还价,而是不怕困难,不顾病痛,马上动身。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到,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在兰考的475天,他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他虚心认真地向老百姓求教,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了治理兰考、根除三害的方子。

  风沙卷天之时,他带头下去查风口;倾盆大雨之时,他带头趟水察流势;风雪肆虐之时,他亲自去送救济粮。他爱往百姓家里钻,因为这样可以把他自己的一份口粮分给老百姓。老百姓送他百家饭,他痛彻心扉、珍而惜之,把它淘洗晒干后挂在屋檐下,时不时吃一顿。作为一个县委书记,他工资并不低,但是就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导致经常身无分文。有一次回山东老家过年,还问单位互助组借钱才够钱坐火车回去。他母亲后来回忆当时焦裕禄穿的是一身旧棉衣,一双破棉鞋,围的是一条破围巾。他超负荷运转,肝病越来越重,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连藤椅都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组织上让他去看病,他说无暇顾及病情,直至彻底倒下。

  在医院的最后岁月里,肝癌让他疼痛难忍,医生护士想给他打杜冷丁、吗啡之类的镇痛药,他却说:“药太贵了,这么贵重的药,我不用了,还是给有需要的人吧。”为了缓解疼痛,他用烟头烫自己的身体,等到被医院发现的时候,已经烫到满身都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觉得愧对组织,因为病情没有把兰考人民的事业完成,“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这就是焦裕禄!

  学习焦裕禄精神——以“四心”深学、细照、笃行

  每一次“走进”焦裕禄都感慨万千,有时是不由自主流下眼泪,有时是受到深深地震撼,有时是强烈的心灵共鸣。扪心自问,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假如我在焦裕禄那样的情况下,是否也可以做到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念至此,我既感到难以企及,又增添继续前进的无穷动力,可谓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强调:“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是的,尽管时代已经不同,经济社会、工作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正是革命年代、建设年代无数像焦裕禄这样的革命英烈、仁人志士、人民公仆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代越是往前发展,共产党人越是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淬炼一颗对党的忠诚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焦裕禄病痛中最愧疚的是没有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完成好,到死都不想瞑目,他要“看到”兰考治沙功成。今天,青年党员干部生逢其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更加要树立家国情怀,勇于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自觉淬炼党心,磨砺党性,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战争年代是枪林弹雨,和平建设年代是灯红酒绿。现在,我们面临的考验无处不在,要经受住考验。”青年党员干部意气风发,干事创业有劲头,却也容易遇到各种诱惑和考验,过去我在基层工作,深深感到基层工作任务多、应酬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激浊扬清,事理顺了,人情关系简单了,工作生活方式更健康了,极大地改进了工作作风。但是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根本上还是要勤修共产党人的“心学”,时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要求自己,时时用焦裕禄精神对照自己,找准方向和定位。

  “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只有校正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正是青年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淬炼一颗无私的为民心

  人们为什么呼唤焦裕禄、怀念焦裕禄,因为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同志,都应当同焦裕禄同志作个比较,经常想一想,自己为人民服务是不是做到“完全”、“彻底”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更加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经常想一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以百姓心为心,用心用情用力去做事,不能把全心全意变成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甚至无情无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我总是有着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路走来,能够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民造福。但是有时候心里很着急,做事容易急于求成,有时候心系百姓,却还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没有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见贤思齐,我需要继续学习弘扬焦裕禄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淬炼一颗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焦裕禄为我们树立了“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英雄本色,树立了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钻研精神。

  回想自己参加工作之初,经常到村社区或企业去指导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开展许多深入的访谈和调研,了解到了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对政府的期望,为后来做好基层文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一次我还负责了镇里文化艺术节的主持工作和多个重大活动项目。20天的文化艺术节,我每天主持2场以上活动。真是忘我工作——因为不会用嗓子,所以嗓子都变哑了,经常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医院打先锋消炎针,打到两只手都是针孔,最后院长干预说不能再打了。可是这种精神不知不觉间慢慢地变淡了,碰到挫折和磨难,就容易叫苦叫累;去基层调研,有时是浮光掠影看一看,有时是光有调研没有分析,有时是以个人想法代替群众想法,实际上都不能叫真调研。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习焦裕禄精神,让我很受教育。回顾自己过去的努力,不是为了寻求慰藉,更不是要寻找借口,而是要警醒自己,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邓小平曾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必须把实干苦干、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刻印在一言一行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拼命,如何能够成事,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需要担当作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增强七种能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青年党员干部一定要狠下功夫,克服本领危机,勇于担当作为,真正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淬炼一颗慎独慎微的敬畏心

  焦裕禄生活简朴、廉洁自律。“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让人肃然起敬。他的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是忘我到顾不得病情,何况是其他的身外物,正是夙夜在公、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更加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有权不可任性。要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对一切的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警钟长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规定就要执行,否则就会成为稻草人。小到生活规定,大到政治纪律,如果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不执行,那我们就没有纪律可言了。规定被逐步突破,那最后公权私用就不知道会泛滥到何等程度。 ”  

  为此,青年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戒”,保持头脑清醒,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努力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断丰富精神世界,不断提高人生境界。同时,在工作生活中认真遵守党纪国法,认真保持品格操守,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妄自菲薄,集中精力把心思放在履职担责、攻坚克难之上。“我们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现在正是我们为人民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然的话,我们就对不起党,对不起烈士,对不起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2020年第一期中青三班一支部学员 黄晓丽 供稿)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