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县镇党校教师为“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
12月17日至18日,2024年潮州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饶平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好党政、企业、社会三大力量,各尽其责、各展所长,汇聚起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力量。
智库力量,同样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日前,潮州全市党校系统举办“发挥智库作用,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支撑”学术研讨暨工作交流会。来自市、县、镇三级党校的教师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围绕潮州“百千万工程”如何精进等主题,立足本地实际,深入剖析“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发展
问:潮州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策:建立业内企业交流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产业升级与转型是重要课题。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资源丰富的潮州而言,这一课题尤为关键。近年来,潮州借助“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陶瓷、盐焗鸡、茶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升级转型浪潮。
潮州市委党校教师陈锦在调研后发现,在钱东镇,大部分盐焗鸡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在高精专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方面不够重视。这导致盐焗鸡产品同质化严重,新产品开发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部分企业还存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的问题,造成大企业难招技术操作人员,小企业缺乏技术管理人员的局面。
针对这些问题,陈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首先强调,钱东镇应持续强化行业协会职能,充分激活行业协会活力。建立业内企业交流平台,以食品商会和禽类制品协会为基础,大力吸纳盐焗鸡企业及其配套企业,通过行业协会指导优化行业管理,提供广告设计、人才引进和培训等各种服务,以促进行业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陈锦进一步指出,为了提升盐焗鸡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应引导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提高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通过规范生产流程,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引导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更好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此外,他还建议引导盐焗鸡企业培育行业文化,带动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做深、做细、做实”的文化氛围,打造差异化、多元化文化品牌,全面展示和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助推企业基础管理的改善和提升。
潮安区古巷镇,被誉为“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其陶瓷卫浴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在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古巷镇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古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校教员柯桂生在深入调研后,对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柯桂生指出,当前古巷镇陶瓷产业面临着资源原料受限、用地现状复杂、企业规模小散、科技专业水平低等多重难题。这些问题如同一道道难关,制约了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传统生产模式企业转型升级门槛高,数字化转型平台系统和自动化智能制造设备资金投入大,且需要大量管理技术人员和技术更新,使得一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柯桂生提出,要以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为着力点,共创政校企合作新局面,深化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配套建设古巷科创中心,依托古巷镇陶瓷协会做好陶瓷特色产业人才工作,加强卫生陶瓷企业与专业院校的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柯桂生特别强调了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作用。他建议,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市场推动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
问:作为文旅发展迅猛的中小城市,潮州如何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业繁荣发展?
策:避免同质化竞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每年4月至10月,凤凰溪进入丰水期,此时也是溪美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旺季,年接待游客量高达150万人次。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溪美村成为潮州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激增,旅游配套设施的短板日益凸显。
潮州市委党校姚俊煜等老师发现,村内道路狭窄,通过性不佳。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过境交通与静态交通相互交叉,混乱不堪,导致交通堵塞成为常态。此外,停车场的数量与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旅游高峰期的需求,游客停车体验亟待提升。
面对这些挑战,姚俊煜团队提出了全域统筹、穿点连线、差异发展的战略思路。他们认为,可立足凤凰溪的自然禀赋,紧紧抓住发展特色旅游乡村的定位,以水休闲为核心品牌,持续擦亮乡村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与此同时,要深入挖掘潮州文化的精髓,将其嵌入乡村旅游当中,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典范,让溪美村不仅成为自然风光的展示窗口,更成为潮州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姚俊煜团队认为,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深化旅游产品差异化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跨界融合与资源整合,丰富潮州北部山区旅游业态,形成独具魅力的区域旅游集群效应。
与溪美村相比,浮山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则面临着系统性、全局性思维不够的问题。浮山镇作为农业镇,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旅游产品单一,深加工和多样化开发相对不足。游乐项目尚未形成体系,无法吸引远程游客;旅游路线规划缺失,无法延长游客的消费链;夜间经济尚待发展,多元化、特色化旅游消费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潮州市委党校教员陈道庆等老师指出,浮山镇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系统性规划,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他们建议,浮山镇应按照一天游、两天游的标准,补短板、强弱项,设计多样化的旅游路线,延长游客的消费链。同时,要深入挖掘浮山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多项非遗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陈道庆团队建议加强政企合作。政府应提供资源、平台和发展规划,企业则投入资金和运营。具体而言,可以围绕柿饼形象开发特色手办;与高校艺术生合作制作反映浮山本地风土人情的文创产品;拓展本地美食的消费场景,如开展自助制作手拍面亲子游戏等;引进有资质的企业深入推进本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升食品安全信誉度。
关键词:传统养殖
问:潮州如何实现传统网箱养殖的规范化改造与管理?
策:科学布局,提升机械化水平
当前,潮州正积极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将传统网箱养殖的“木改塑”更新改造作为核心策略,为海洋牧场的现代化转型腾出空间,加速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潮州市委党校教师蔡润东带领的团队在调研中发现,《潮州市饶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规划方案虽然对柘林湾海域及其他水域作出了相关规划,但对网箱养殖、吊笼养殖等问题仍缺乏进一步细致规划,如适养区内的养殖密度规划、吊养区与网箱区等区域的细化划分等问题目前仍没有出台,不少养殖户表示不知往哪些海域安置渔排,才能避免因渔排的移动而产生“网”“吊”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蔡润东团队提出建议:要科学合理布置域内的网箱规模和布局,保证网箱养殖容量不超过海区环境承载力,合理预留网箱养殖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养殖区有适宜的海流强度,保证网箱水体交换。
与此同时,蔡润东团队还提议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灾避灾机制,组织相关企业共同出资,设置浮动消波堤系统,提供平稳的海上养殖区安全生产的条件;同步探索“网”“吊”结合的综合养殖方式,以期降低强风浪甚至是极端天气带来的人身安全及经济财产损失。
此外,柘林镇委党校教师陈晞也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了当地的海洋牧场发展情况。他们发现,长期以来,海水养殖主要依赖于传统木质网箱养殖这一单一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存在养殖效能低、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等缺点,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机械化方面,海水养殖业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一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逐渐得到应用,但整体而言,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为此,陈晞团队认为要发展好网箱养殖业,可以按照“疏近用远”“近浅海做减量、中深海做增量”的网箱养殖发展思路,积极动员养殖企业、养殖户开展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和浅海传统渔排养殖“木改塑”更新改造,在提升养殖效益同时净化湾内水质、拓展养殖空间。
在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过程中,要素保障同样至关重要。陈晞希望通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进一步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优化用海布局。落实潮州湾区、海洋功能区和土地资源利用工作,划分好港口区、工业区、旅游区、生态保护区和海洋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控制渔排网箱密度养殖,引导养殖户有序向中深海网箱养殖发展,保障地区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同时,依托“潮农投”资本注入、银行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网箱养殖“木改塑”、渔船“拆木造钢”等工作的资金支持,激发养殖户和渔民对政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作的坚定信心与积极参与的热情,共同促进海洋牧场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
问:潮州应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社会治理与“百千万工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它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共服务的关键,更是增强民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基层力量薄弱、治理手段单一、群众参与不足等现实挑战,如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成为“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这一进程中的积极探索者,潮安区正努力寻找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潮安区委党校校务委员、教研室主任陈金桢在深入调研后指出,加强社会治理,首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社会行为划定清晰边界,为权益保障提供坚实后盾。
陈金桢建议,要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通过协调沟通、协商谈判等柔性方式化解矛盾,同时鼓励民间调解组织的发展,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矛盾解决渠道。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包括推进电子政务、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事在网中办’,让科技成为社会治理的得力助手。”陈金桢补充道。
湘桥区桥东街道办事处主任、桥东街道工委党校教员王群进一步提出,要筑牢“安全网”,抓好平安建设。他倡导以“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如在非核心交通区域灵活设置早市夜市,既规范了摊贩经营,又保留了城市烟火气,体现了治理的人文关怀。
同时,王群还提出,要充分利用乡土人才资源,发掘并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让每个人都能在乡村建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增强其归属感与成就感。
在饶平县仙洲村,乡村数字治理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块短板。部分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开发不足,现代科技手段未能有效服务群众生活,无法形成治理合力,影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质效。同时,乡村数字人才的缺乏和基层干部技术操作的不适应,更是成为了仙洲村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面对这一现状,饶平县钱东镇委党校教员林瑾提出了以科技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的建议。具体而言,全力推进“雪亮工程”项目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攒起满满安全感。以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综治信息平台为支撑,将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
此外,林瑾建议投入资金安装监控探头,对村的交通要道、治安事故多发地段以及安全死角进行全天候监视。视频监控画面全部接入村综治中心统一管理且可回放,全村主要区域的车辆通行、人员流动等情况均可在党群服务中心监控室显示。
(潮州市委党校供稿 原文自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