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陈晓运 刘循跃:从大历史视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3-02-27 09:35:0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知是行之始。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回溯历史长河、把握时代大潮、纵览全球风云,从大历史的长时段、宽视野和深层次中看现实、观未来。关键是沿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全面地、客观地、联系地、发展地予以理解。

  坚持旗帜引领

  近代以来,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各国进入“觉醒年代”面对的共同主题。无论是英国、法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探索现代化,或是德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维新探索现代化,还是俄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探索现代化,“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相同……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陈独秀语)。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起步艰难,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不能表现民众的势力”,因而需要组织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团体而使“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李大钊语)。

  纵观党史源流,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自觉肩负起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将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住“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赢得人民信任,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了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坚持自立自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现代化是共产党人面对的时代课题。我们先后面对动辄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说三道四的教师爷。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有战天斗地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除旧布新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纵观新中国史,中国式现代化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把握历史主动,坚持自立自强,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推进的“串联式”发展转化为交叠共进的“并联式”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坚持创新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走好现代化道路面对的基本命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危和机同生并存,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化危为机。

  纵观改革开放史,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转为实践,走过500年波澜壮阔进程,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路径是许多国家面对的世界难题。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苏联的现代化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歌猛进之后,局限性逐渐显露,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严重冲击。国际上“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定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求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使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繁荣和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坚持守正出新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载,推动“旧邦更始得新命”是中华儿女面对的历史议题。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品质和发展形态,具有跨越时空、与时俱进的永恒魅力,“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等治理理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本。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延续、迭代与创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鲜活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持续推动经济基础迈向市场经济、政治载体迈向共和国家、社会形态迈向现代社会、交往范畴迈向融通世界,在传承和创造中推进旧邦新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陈晓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研究基地研究员

  刘循跃: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2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22DXXTZDDYKT066)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2022GZYB61)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3年2月27日第A12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