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坚定政治自信 强化使命担当 推进自我革命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年5月6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提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到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对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更严格的标准。只有着力坚定政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推进自我革命,才能实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
坚定政治自信。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彰显我们党强烈而鲜明的政治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我们党的理论科学性、目标明确性和制度优越性,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继续坚定政治自信。只有坚定政治自信,才能保持政治定力,续写长期执政的光辉篇章。坚定政治自信,关键在于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固本培元,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要落实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当代中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就是真正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就要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强化使命担当。强调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彰显我们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远大抱负和崇高追求的政党。它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要继续强化使命担当,自觉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深刻性、艰巨性,决定了它们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敲锣打鼓中进行的,而是在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中艰难前行的。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上策。党员、干部要使忧患意识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融入实践,真正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惧任何困难挑战,切实肩负起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赓续的精神品格,也是党的队伍特别能战斗的力量所在。改革越深化,困难会越多,就越需要大局意识、担当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面前,党员、干部要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推动改革,自觉做到“我与改革共命运,我以改革为己任,我为改革作贡献”,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第三,要增强实干精神。实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只有在实干上下功夫,才能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还应看到,担当历史使命,既需要勇气魄力、苦干实干,也离不开过硬的能力素质。党员、干部只有努力练就高强本领,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完成,推动各项事业扎实前进。
推进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障和动力源泉。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奋发图强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与生俱来的自我革命基因,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真正破解长期执政的世界性难题。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只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我们党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长期执政之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最重要的是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讲政治,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在驾驭复杂局面中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政治风浪中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同时,要增强自律意识,经常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和传家宝,使党员、干部在红红脸、出出汗中涤荡尘埃、增强党性,为党长期执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