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强有力驳斥了“历史终结论”
20世纪80年代末,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把冷战结束看作“历史终结”,以此表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重大胜利。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至今,西方国家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生矛盾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态势和民粹主义凸显,“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于本国国情,通过对苏联、英美、东亚、北欧、拉美等国现代化的学习、借鉴、扬弃、突破,综合创新形成了中国新方案。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凸显了中国现代化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丰富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世界现代化形态的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领导核心和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克服了建立于资本逻辑之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弊端,呈现了现代化发展新逻辑,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目标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它是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一般判断的基础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呈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具有中华文明基因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和时代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文明土壤,激活了中华文明内生活力,开启了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新征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内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中华文明基因则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和新的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是中华文明背景下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时空压缩”之路、“追赶奔跑”之路、“接续发展”之路。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基本温饱—基本小康—基本现代化,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现代化强国,通过三个“三步走”的战略谋划,中国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现代化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弯道超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社会探索现代化道路作出了新贡献,尤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了路径选择和方法论参考。
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从国情出发选择现代化道路,不照搬照抄他人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构架,保持本国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模仿复制、照抄照搬欧美现代化模式来迅速实现本国现代化,不但没能有效解决发展问题,甚至出现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等灾难性后果。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适合本国国情、扎根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道路才能行稳致远。
处理好古今中外关系的现代化道路。各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关系,实现本国发展道路的有效现代化转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各国民族特质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这样的现代化道路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形成优势合力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建设必须营造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有效利用各方面力量和条件形成建设合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家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关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着力把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构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独特中华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和战略体系,开创了世界现代化新形态。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及原创性贡献研究(19ZDA01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