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杜茎深 张艺琼: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广东路径”

时间:2022-07-11 09:06:2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之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广东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我们要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广东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过去五年,广东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推进“三农”工作,将乡村振兴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将“三农”突出短板逐步转化为潜力板,稳扎稳打走出了一条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具体而言,广东乡村振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广东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率先构建了“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产业兴旺格局。与此同时,大力实施“粤字号”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培育了一系列特色区域农产品品牌,创建“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生产+市场”双轮驱动发展。

  二是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为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广东创造性建立了驻镇帮镇扶村新体制,将全省1127个乡镇分为重点帮扶镇、巩固提升镇和先行示范镇三类,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志愿者+金融助理”模式组团结对帮扶,推动工作着力点从过去在村一级向镇村两级统筹发展转变。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破壁建制行动,促进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率先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形成城乡利益共同体和互促互荣格局。

  三是内外兼修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广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推动广东特色农村“环境革命”。目前,广东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生活污水治理率均居全国前列,成功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与生态名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不光要靓“面子”,更要强“里子”。广东高度重视传承发展岭南特色乡村文化,为美丽乡村留住岭南乡愁。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农村土地制度、集体资产股份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行动,全面激活乡村要素活力,重整乡村经济发展动能,实现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提质转型。

  四是以“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提升民生福祉是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精准培养农村技能型人才;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改革,在全国首创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培育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充分发挥其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使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五是汇集全社会力量协同共促乡村振兴。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广东探索党管“三农”新体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机制,开展“头雁”工程、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持续动态排查与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广东还建立健全了以公共财政为引领,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的建议

  广东农业农村“潜力板”还有待进一步激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增强。未来五年,广东将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发力,全面推动全省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牢守乡村振兴的“两条底线”。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必须抓牢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采取“长牙齿”的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趋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粤强种芯”工程,切实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同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综合生产力、内生动力和风险抵御力,防止规模性返贫。

  二是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着力解决农业小规模、高成本和低竞争力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培育休闲、康养、生态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产业融合要效益、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品牌提升要口碑,重塑乡村产业价值体系,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三是统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顺应县域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引产聚人的能力,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加快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城乡等值化发展,推动城乡居民在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不同类但等值”。依托“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步伐,增强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的辐射传导效应,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打破区域界限,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机制、新动力。

  四是持续推动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农富农的利益链接机制,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不断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充分利用广东超大体量的产业与市场优势,以需求侧为牵引,精准开展农民新型技能培训,继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创新解决集体产权的封闭性问题,激活农村土地资产权能,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作者均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系校立一般课题(XYYB202111)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07月1日第A11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