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周霞:历史大势中的百年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紧紧把握时代大势,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植入中国社会、融入中国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中国历史的社会主义开启
马克思说:“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的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中国百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规律即是如此。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究其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考察,是存续千年之久的农业文明遭遇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碾压所致,是闭关锁国的封建体制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侵袭所致。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接连而起,但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告诉人们,解决中国出路的问题不是维新、不是变法、不是改良,而是革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不仅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更为饱受苦难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迅速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社会基本矛盾上作出了科学判断,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之“矢”,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附属国家向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一个旧文明体向新文明体的革命性转变,意味着中国人民真正从此站起来了,意味着一个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领导之下的现代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过程证明,一个国家的政党和人民只要善于把握历史进程中的大势,充分展现自身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就一定能够改变历史、创造历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逻辑
二战之后,大量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开始走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或者走向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开始之初即是模仿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基本上率先在生产关系层面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上层建筑层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后来经过连续实施五年计划,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事实证明,历史的发展绝非直线性的唯一进路,有极大的跳跃性与多样性。关键在于,处在历史大势中的政党和人民,是把握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还是固守历史发展的单一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社会主义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世界各国现代化都已经纷纷迎来黄金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中国唯一出路。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百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
从历史逻辑来看,如果没有思想大解放率先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上的打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开放大局就很难在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变革中打开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回答的总问题,这一总问题涵盖了后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理论主题,科学建构起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全方位引领。
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顺势而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逻辑,政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所以是新时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层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进一步主动变革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核心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下,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历史都是一脉相连的,但历史终究是要向前推进的。没有站起来、富起来,就没有强起来,这三者是中国百年历史进程的彼此延续,绝非彼此替代。走向强起来,作为一个动态性的民族国家发展进程,它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需要党的坚强领导,需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层面不断创新与变革;作为一个动态性的世界国家发展进程,它需要全球中华儿女的勠力同心,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的和平发展治理,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构建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不是先验预成的,而是在人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展现的。百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即是充分的证明。
周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周霞: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历史发展规律与大势研究”(GD22ZDZ01-07)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04月11日第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