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陈晓运:深化全球合作构建现代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时间:2020-03-23 10:00:54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0-03-23

图片说明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具有成因多样性、传播国际性和严重破坏性,既不是某一治理体制的必然产物,也并非某一国家能独力破解,而是属于全球的问题,需要全球的解决方案,呼吁国际的合作治理。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亟须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促进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中国之制”与全球治理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大考”,交好“答卷”,既要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也要从危机灾害中总结经验教训,着力构建现代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重点是深化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体系、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共治能力。

  深化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

  21世纪以来,先后发生的非典、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具有成因多样性、传播国际性和严重破坏性,既不是某一治理体制的必然产物,也并非某一国家能独力破解,而是属于全球的问题,需要全球的解决方案,呼吁国际的合作治理。尽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业已具备特定的国际规范、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并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有着广泛合作,但是,也仍然面临权力主体多极化、价值理念分歧化与合作行为碎片化等突出问题。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负责任的信息及时分享、高效率的科研成果共享、超常规的疫情防控举措,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和肯定。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亟须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推动完善国家与国家之间、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新型公共卫生安全伙伴关系,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的国际规则约束、全球情报网络、组织合作机制、公共产品生产和制度执行效能,推动从后果导向式的危机反应转向源头预防式的风险治理,促进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中国之制”与全球治理的有机融合。

  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体系

  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能力。近十几年来,面对灾害事件多发易发的风险社会,我国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形成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公共卫生领域更是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出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部门规章、技术规范、操作指南。但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仍然存在顶层规划滞后,传染病监测体系、专业人才体系和物资储备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决策系统运行效率有待提升,不同地区能力差异不一,社会参与水平较低等问题。

  健康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亟须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法治保障体系,建立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跨领域专业人士、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活动和特大城市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防控机制、科技支撑机制、物资保障机制、军地联动机制和复工复产机制,从而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共治能力

  近年来,国家日趋重视社会治理,各地探索了一系列处置矛盾冲突和应对风险的创新举措,这些治理创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卓有成效,但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显捉襟见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国家与社会层面亟须构建联防联控的协同治理体系,其中关键在领导,成败看基层,重点在村居、网格、群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必须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培养公众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意识和自主保护能力,打造面向基层多样需求、资源充分下沉、人人参与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响应处置、物资调配和恢复善后机制,提升党委全面领导、政府科学负责、公众有序参与和社会规范监督在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方面的效能。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