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张谨:发挥制度优势 创新治理机制

时间:2020-02-24 16:47:06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0-0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它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之途和明智之举。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融为一体。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僵化、低效、单一的管理体制转化为灵活、高效、多样的运行机制,转化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超级效能,是未来一个时期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艰巨任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利益诉求机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真理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不高,其基本前提是治理体系中的诉求渠道是不是畅通便捷,能否快速高效。这就需要拓宽社会组织、企业、私人部门、个人等诉求主体直接或间接的诉求渠道,让相关职能部门满足其合理的愿望与要求。人民的利益需求因时代而嬗变,与制度相匹配。中华民族站起来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富起来达到了小康标准,强起来象征着美好生活。与之相对应,人民的利益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他们更加向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其身份认同意识、利益表达意识、利益维护意识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以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为基础,不断探索“互联网+”等更加新颖而多样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新时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人民不再由他人做自己的代言人,使自我表达成为常态,从而解决“谁来说”的难题;人民不再担心有没有人理会,使聆听者洗耳恭听,从而解决“对谁说”的难题;人民不再顾虑表达方式是否令人满意,使话语传达准确快捷,从而解决“怎样说”的难题。

  坚持共同文化精神,创新社会信任机制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支柱,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靠的是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的磅礴力量。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由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作支撑,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三个不同层级的精神力量支配着人们的所作所为。这种力量来源于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力,才能使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文化精神是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达成价值共识的纽带,是相互之间取得信任的基础,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本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它包括了国家、社会组织、企业、私人部门、个人等多重主体,其治理过程反映了各主体建立在“相信”基础上的托付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制度、规约、条款的理性考量和约束,但有限理性打破了政策制度的至高无上性,使之不能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这时相互之间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建立治理主体的相互信任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坚持全国一盘棋,创新平衡协调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过程是不断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过程,就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平衡协调机制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应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平衡协调机制还不到位,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竞争力还不强,创新创造活力还不高;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群体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差异较大;官员腐败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各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暴发等。究其原因,就是利益平衡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各地区、各部门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情形。有效的平衡协调机制能够重组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并使之得到共享、优化和流动。平衡协调的主导者是国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平衡协调的基点是政府公信力,平衡协调的手段是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章程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具体的相关制度。只有在平衡协调的关联性、系统性、共振性上下功夫,才能使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地方服从中央,从而形成和谐有序、均衡发展的治理体系。

  坚持科学分配方式,创新催化激励机制

  我国经历曲折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人们劳动和工作的主动性及参与热情,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出现了前后叠加、相互糅杂,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彻底解决,因而在分配方面还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极为不公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的人本效能。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部门化,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可是如果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不能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必将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国家治理体系的催化激励机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它包括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参与社会事务的激励机制、拉动日常消费的激励机制、资本投入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等。运用好这些机制,有利于化解行业及地域差距,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目的。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