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土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宝贵经验和重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方法,全方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价值追求。
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关于改革的优先顺序,聚焦“改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和“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实际上就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切入点。全会明确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将“人民有所呼”的民生保障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始终关注人民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极端重要性。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做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也就把握了改革的切入点,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做到聚焦人民关切的领域,做到一切工作都为了实现人民利益而展开,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二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高质量参保作为工作重点,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完善参保政策措施;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上,重点推进医保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药综合改革,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五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大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托育服务体系等系列社会政策体系的转型发展,建立一套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依靠人民
关于改革的实践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作为改革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极端重要性。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尤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改革的主角。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改革依靠人民。
从改革的方法论的角度,推进改革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人民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要更多地注重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历史新阶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从凝聚改革力量的角度,推进改革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此外,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而用制度机制保证党真正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加强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善于集纳民智、激发民力。
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聚焦“为谁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为谁而改的根本问题,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处理好改革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三个更加注重”的提出,表明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如要把就业作为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加快建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稳定社会预期,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二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在改革中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使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需求。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鲜明表达,深刻回答了“为了谁”这个发展的目的、“依靠谁”这个发展的动力、“由谁享有”这个发展的价值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