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赵祥:改善要素供给条件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间:2023-06-27 14:32:37 来源:佛山日报 【字体:

赵祥.jpg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供给条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是要素资源在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之间流动与分布的结果,因此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现实可能性。要素供给条件会通过比较优势影响地区产业体系发展并且与产业体系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即要素供给条件变化会引起产业体系的动态演变,而产业体系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供给与产业体系通过相互累积影响的因果关系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广东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进一步着力改善本地区要素供给条件,通过推动要素禀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A:优化资本要素配置

  资本供给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企业本质上是各类要素所有者为了开展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活动而相互订立的一组契约的集合,而资本在其中占据一个相对独特的地位。因为有了大规模投资,现代化企业才得以建立起来,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体系才成为可能。无论从国家或地区的层面来看,资本供给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资金短缺的国家或地区往往缺乏对现代化生产所必须的高端要素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难以发展起来。而资金供给充裕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有能力对技术研发、生产装备等进行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投资,它们的产业体系更趋向于朝着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从而可以更快地建立起竞争力较强的新型产业系统。因此,广东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首先,要优化间接融资结构,加强对先进制造业、新兴高技术产业与现代农业的信贷支持。一要加大面向实体经济产业链的信贷产品创新。鼓励银行、商业保理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信贷产品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国内价值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二要创新融资抵押机制。支持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股权、知识产权和商业票据质押等多种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允许以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权、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集体林权、集体经济股权等集体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拓展集体资产的抵押权能。三要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优惠的政策性担保,加大对实体经济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等的资金支持。四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信息数字化建设,构建智能化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动企业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相衔接,降低企业信用信息搜寻与甄别成本,提高信贷市场交易效率。

  其次,要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扩大先进制造业、新兴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发挥投资银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孵化培育上市企业梯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融资和上市解决方案。对在“新三板”、“创业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成功挂牌融资的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另一方面,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各地区建设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为非公开上市企业提供必要的股权交易平台。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专业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为它们提一揽子政策优惠。

  再次,要创新国有资金支持新兴产业与技术创新的方式。一要鼓励各地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采用直接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方式,加强对新兴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扶持。二要设立中试基金。解决技术创新成果商业转化中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分担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加快研发成果商业化转化进程。三要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股权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天使、风投和创投等专业投资机构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所发生的投资损失,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四要推动国有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风险投资、战略投资方式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扩大新兴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资金来源。

  B: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加强产教协同,改革学科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劳动力要素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二者在影响产业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人口规模越大,经济活动人口占比越高,劳动力要素供给越充裕,同等条件下劳动力工资水平就相对较低,这有助于形成产业发展上的人工成本优势。劳动力要素供给还存在质量维度,劳动力质量是指劳动力身上所蕴含的人力资本水平,它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一系列因素高度相关。一方面,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高质量劳动力会带来更高的单位产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高质量劳动力推动技术与管理创新的能力较强,更有利于地区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因此,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劳动力要素供给质量。

  首先,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以“双区”“两个合作区”和“自由贸易片区”为主要载体,瞄准在新兴高技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多种渠道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出台专项政策为他们提供完善的生活、工作配套服务,为其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提供全面的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优化本地区引才留才环境,打造世界级创新人才高地。

  其次,要推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本土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加强产教协同,改革学科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在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同时,要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学徒制职业教育经验,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开展定制化、专业化职业培训。

  C:增强技术要素供给能力

  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组织等多方协同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技术决定了厂商利用其他生产要素的方式,不同的要素使用方式决定了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因此,技术要素的供给状况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至关重要。从动态视角来看,经济系统内生的技术进步改变了地区生产技术条件,推动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加速了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良,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迈向高级化。

  首先,要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加速突破高新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从广东重点产业全产业链生态出发,聚焦“卡脖子”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综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本地区重点产业定位与企业需求,前瞻性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清单。针对不同技术需求,采取差异化举措进行攻关突破,如推进军地协同攻关、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行动、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基础研发平台等,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其次,要集中政策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创新活动,通过高效创新不断拓展传统产业成长空间。一要大力推进轻工消费品行业的产品创新。在橡胶和塑料制品、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纺织服装、服饰、金属制品等轻工消费品制造领域,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组织等多方协同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二要推进石油、化工、钢铁等重化行业的产业链本地化延伸。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领域,要以贴近客户需求的原材料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服务定制化生产为重点,向钢铁工程、金属包装、高端工业原料、节能环保装备与系统解决方案等技术领域拓展,从而促进更多产业链环节在本地区集聚。

  D:挖掘数据要素生产力

  促进新型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有机融合,将数据要素的使用贯穿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其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催化”作用。

  当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对产品与服务增加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广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必须抢抓新型数据要素使用的先机,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发展,提高数据要素配置利用水平,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生产力。

  一要强化数据要素获取与处理能力。加强对生产、流通、支付与消费环节产生的实时数据的获取与存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深度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使用的非损耗性和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

  二要拓展数据要素使用广度与深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新型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有机融合,将数据要素的使用贯穿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其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催化”作用,推广“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体系,通过数字化提高产业体系内信息传递的精确度,加快信息交流速度,降低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要以数字化创新为抓手,提高企业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引导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更精准地掌握消费者需求,更及时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造包含消费者、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等多元主体的产品创新网络,通过更有效的新供给激活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四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和监管机制。加快数据市场培育,支持数据市场主体发展,发挥市场在数据要素定价、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对数据资源的监管,完善数据资源开发、交易与使用的市场规则体系。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岭南学者

文章来源:《佛山日报》2023年6月27日第A06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