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黄铁苗教授节约经济学研究综述
孙宝强
黄铁苗教授在 40 多年的节约研究中,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考察节约与浪费问题,发展了节约理论,创立了节约经济学,深化了马克思关于节约的理论认识,提出了“一切节约都是资源的节约”“节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节约是经济理论的永恒主题”等重要观点。建立了分析节约的理论框架:“主体—制度—体制—机制—系统—观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产生了积极的实践影响。今后还需要继续研究节约的实现途径,建立以节约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节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源自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浪费问题,节约经济学的重要价值在于重新认识节约的内涵,深刻分析浪费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批判错误的观念,提出减少浪费、实现节约的途径。经过几十年艰辛探索,黄铁苗教授创立了节约经济学新学科,完成了五本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几百篇文章。黄铁苗被国家级、省级以上领导批示的上百份建议中,三分之一讲节约问题。本文综述黄铁苗的节约经济思想,并指出现实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节约问题。
与时俱进定义节约
黄铁苗研究节约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思考过程。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一种抽象而又具体的观念,是一种深刻而又生动的智慧,是一门综合而又专门的科学。1989年,黄铁苗将节约表述为:“节约本身的含义就是节俭、节省,它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1]。1990年出版的《节约经济学》一书中的节约概念与之一致。这里的表述还是传统的、朴素的。2001年他在《综观经济效益论》一书中深化了对节约的认识,提出在“消费和生产领域”理解节约是不够的,“人们无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活动,都存在一个节约问题”[2]。他将节约定义为:“节约是人类在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3]
2009年他将其定义为:“节约是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节约的实质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人类福祉。”[4]后一表述对比前一表述在核心内容上,虽然只增加了“充分利用”四个字,在认识上却拓开了另一方面。这就是,“合理使用”只看到了生产一件产品的合理耗费,当然既包括了数量,也包括了质量;而“充分利用”则是从被使用的原材料角度而言的。由此可见,同一学者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加深。在2018年,在与笔者合著的《新节约经济学》一书中,将节约的定义发展成为:“节约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充分利用,最终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过程。节约使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类福祉不断增进。节约的实质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人类福祉。”[5]与传统意义上的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克勤克俭相比,黄铁苗对于节约的理解,含义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更宽、要求更高、意义更大,它是一种循环型、集约型的节约,是对传统节约概念的补充、扩展和发展。黄铁苗认为节约是永恒的主题,“节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节约是经济理论的永恒主题”“节约是国家、家庭、人生的永恒主题”[6]。这是他的一个理论贡献。
发展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
黄铁苗的学术思想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起步的,这在他的《获益无穷 < 资本论 >》 一文中有详细论述。[7]黄铁苗最早公刊的论文是 1982 年的《从农业生产责任制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指出了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前存在的活劳动浪费现象:“据典型测算,全国社员常年被浪费的活劳动至少在30% 或一半以上”,“活劳动遭到了惊人的浪费”[8],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变了这种情况,黄铁苗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是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正确的方式”。[9]之后,黄铁苗提出“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10]
黄铁苗着重研究了马克思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并与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在1988年的《劳动生产率新论》一文中,黄铁苗清晰地提出:“节约劳动时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宏观方面把节约劳动时间概括为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从微观方面把节约劳动时间概括为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减少。”[11]
在1984年发表的《节约劳动时间与发展生产力》一文中,黄铁苗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节约劳动时间的理论,并与我国的浪费实际结合起来。关于节约劳动时间的意义,他提出:“首先,社会财富是人类劳动时间的凝结。”“其次,只有节约劳动时间,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最后,马克思还认为,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12]在该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劳动生产率的真正提高应该是,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13]这是黄铁苗针对马克思劳动时间节约理论的初步概括,为之后发展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奠定了基础。显然,黄铁苗当时认同马克思“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的观点。在1990年的《节约经济学》一书中,黄铁苗认为:“节约的实质必须以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来说明。”[14]“节约的实质就是劳动时间的节约。”[15]在该书中已经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考察了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并指出了节约劳动时间的意义。
在2001年出版的《综观经济效益论》中,黄铁苗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的数量内涵、质量内涵,这是国内学人首次总结马克思劳动时间节约理论的质量内涵。在 2005 年发表的《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资源的节约——兼论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一文中,黄铁苗将马克思“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发展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资源的节约”,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在资源紧缺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更有现实意义。在2008年的《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6]的长文中,黄铁苗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的节约理论,这是学界研究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代表作。
劳动生产率是节约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黄铁苗指出了传统劳动生产率定义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表述。在《劳动生产率新论》一文中,黄铁苗指出了传统概念即:“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内包含的劳动量就愈小,劳动生产率就愈高;反之,则愈低”的缺陷:“首先,这一概念只包含了活劳动的耗费,没有包括物化劳动的耗费。”“第二,劳动生产率的传统表述不仅从微观方面忽视了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的节约,而且从宏观方面忽视了社会总劳动的节约。”“最后,劳动生产率的传统表述根本没有劳动时间的质量内涵。”“劳动生产率的传统表述只适应自然经济,不适用商品经济。”[17]因此,黄铁苗给出了新的定义:“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对社会标准质量劳动时间的节约程度。它包括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单位产品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节约。”[18]
构建研究节约的理论框架
作为一位经济学人,黄铁苗最大的建树就是创立了节约经济学新学科。黄铁苗于1989年提出创立《节约经济学》的设想,概括了节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节约经济学》就是要研究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以揭示节约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他主编的《节约经济学》于1990年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专家戴园晨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节约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填补了我国经济研究的空白。”1992年版《中国经济科学年鉴》“经济学新学科介绍”栏目专门介绍了该学科。
《节约经济学》包括6篇:导论、生产领域的节约、流通领域的节约、分配领域的节约、消费领域的节约、节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共计21章,这一体系奠定了后来节约研究的基础。在 2005 年发表的《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资源的节约——兼论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一文中,黄铁苗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20],为形成节约型社会论奠定了基础。2009年出版的《节约型社会论》共计20章,分为3篇:节约型社会的基础理论、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初步形成了“主体—制度—体制—机制—系统—观念”的理论框架。2018年出版的《新节约经济学》共计21章,全书分为四篇,进一步深化了前述框架,增加了节约对象,特别强调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节约,将重要的节约力量——企业家纳入了分析框架,补足了企业家缺位的遗憾;将调节经济周期造成的浪费作为节约途径,这是一个新的思考。
黄铁苗研究浪费规律和节约规律。在1992年概括了浪费的一般规律,他认为“浪费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共有的”,这是一个事实,也是研究节约与浪费的客观条件。浪费规律包括:“人们获取财富的不同方式及其数量多少决定人们对财富的爱惜程度。”“一般来说,当人们使用不属于自己所有的财富时就不会注意节约,就难免浪费。”[21]一般而言,非亲身劳动获得的大量财富容易被浪费。在2009年的《节约型社会论》一书中,黄铁苗系统地论证了节约规律,分为节约的一般规律和节约的特殊规律。我们可以把节约的一般规律概括为:“由于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人类必然按照节约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22] 节约规律在直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分配领域、消费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构成节约的特殊规律。比如,在直接生产领域,节约规律的“特殊作用形式是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23] 浪费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类废弃稀缺性资源效用行为所具有的长期性和普遍性。浪费的特殊规律实际是浪费一般规律存在的具体形式,但它们各自具有特殊的条件。其一,人们对财富的爱惜程度与获取财富所付出的代价呈正相关,而与获取财富的数量呈负相关。其二,当人们使用不同所有者的财富时,爱惜程度不同,从而结果不同。其三,人们对财富的爱惜程度与对未来预期的乐观程度呈负相关。其四,人们对财富的爱惜程度与人们追求财富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呈正相关。其五,人们对财富的爱惜程度与其经历的艰苦程度呈正相关。其六,浪费与人类的和谐程度呈负相关。
黄铁苗指出了中国浪费的特征和严重性。我国浪费的特征包括:“一定的广泛性”“无关性”“人为性”“顽固性”“短缺性”和“可治性”。[24]这些特征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粮食浪费、餐饮浪费等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比短缺更为严重、更为普遍、更为突出、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浪费。”[25]“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最为突出、最为严重、最为普遍、最难克服的问题是浪费。”[26]从1990年的“四个更为”到2009年的“四个最为”是一个思想演进,也说明了浪费的长期性。
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建议
黄铁苗的建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黄铁苗撰写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党政机关抓起》等多份建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党政机关抓起,把节约教育作为党政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等。
第二类是关于治理“三公经费”问题。黄铁苗撰写了《遏制公款吃喝,建设幸福广东的思考》等多份建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公款吃喝的危害,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建立阳光职务消费制度等。
第三类是关于企业节约问题。黄铁苗撰文提出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革新技术条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应从宏观层面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降低融资等交易成本。
第四类是关于城市建设节约问题。黄铁苗撰写了《关于“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杜绝浪费的建议》等多份建议,提出加强城市规划法治建设等。
第五类是关于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黄铁苗撰写了《关于对青少年加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建议》等多份建议。
深化研究节约有重要意义
第一,深刻认识节约的重要意义。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矛盾,它决定了人类必须永远节约。这一矛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递增性。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有限性。在物质和精神相对丰裕的社会里,节约不再是被迫的节约,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它体现为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的选择上,是主动、积极、向上、智慧的选择。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城市化带来的生活便利和信息化带来的交流便利刺激人们的欲望和攀比之心,使得需要的范围越来越广阔,质量越来越高档,数量越来越庞大。人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永恒矛盾,加倍珍惜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探索实现节约的途径。简要地说,在经济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调节经济周期,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节约。在社会方面,必须重视培养人的节约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的氛围,让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不断地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企业家和各类管理者的素质,发挥企业和各类组织的主体作用。
第三,全面加强节约教育。现实要求我们从幼儿开始加强节约教育,要将资源节约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中,制订培训规划,加强节约教育。在中学开设有关节约的议论文课程,大学开设《新节约经济学》等课程,研究生要开设若干关于研究节约的专题课程。
第四,深化节约理论研究。建议创立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以节约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分为微观节约和宏观节约。从定性和定量紧密结合的角度研究节约问题,将节约范畴贯穿于各门部门经济学。
简要评价
黄铁苗创立了节约经济学,建立了理论框架,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得到了学界和政府领导的肯定,十分难能可贵,值得晚辈学人继续学习研究和实践。从经济学发展来看,他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借鉴还不够深入,比如20世纪50年代以来兴起的博弈论对微观经济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政策研究中运用仿真模型更加具有可行性,黄铁苗已有研究体现不多,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区域署
注释:
[1]黄铁苗:《创立<节约经济学>的设想》,《求索》1989年第2期,第11页。
[2]黄铁苗:《节约是经济实践的永恒主题》,《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第40页。
[3]黄铁苗:《综观经济效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4]黄铁苗等:《节约型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5]黄铁苗、孙宝强:《新节约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页。
[6]黄铁苗主编:《节约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437页。
[7]黄铁苗:《获益无穷 < 资本论 >》,《探求》2019年第5期,第13页。
[8]黄铁苗:《从农业生产责任制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湖南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第28页。
[9]同上,第32页。
[10黄铁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湖南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第26页。
[11]黄铁苗:《劳动生产率新论》,经济科学1988年第3期第34页。
[12]黄铁苗:《节约劳动时间与发展生产力》,《湖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第29页。
[13]黄铁苗:《节约劳动时间与发展生产力》,《湖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第30页。
[14]黄铁苗主编:《节约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15]黄铁苗主编:《节约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21页。
[16]黄铁苗:《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7]黄铁苗:《劳动生产率新论》,《经济科学》1988年第3期,第33-34页。
[18]黄铁苗:《劳动生产率新论》,《经济科学》1988年第3期,第33-34页。
[19]黄铁苗:《创立 < 节约经济学 > 的设想》,《求索》1989年第2期,第11-12页。
[20]黄铁苗:《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资源的节约——兼论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理论》,《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第8-9页。
[21]黄铁苗:《浪费的一般规律》,《经济纵横》1992年第6期,第7页。
[22]黄铁苗等:《节约型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23]黄铁苗等:《节约型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24]黄铁苗主编:《节约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65-66页。
[25]黄铁苗主编:《节约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26]黄铁苗等:《节约型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原载《广东经济》2022年第2期。原文标题为《节约是经济理论的永恒主题》,副标题为《黄铁苗教授节约经济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