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经济学教研部 > 教学工作

[教学体会] 争议中逐渐改善的专题课

时间:2012-09-20 20:15:26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戴燕艳

       《低碳经济》这一主体班的专题课,是我在环境经济学领域继《循环经济》、《环境管理的跨地区跨部门合作》、《建设广东宜居城乡》、《广东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广东省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路》之后,在2010年开设的一门新课。当时低碳概念的炒作成风,有大肆吹捧、无限夸大的,认为是统领其他环境学科的第一学科;也有人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认为是伪概念、伪科学,是发达国家制造的一个陷阱。在这种情形下,经我部集体备课讨论,认为要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还是有必要开设这一专题,但是不好讲有风险,部里让我有思想准备,找一个适当的角度,先试试看。

        我首先想到的是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那么,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和我省应怎样看待这一形势?毫无疑问,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理念的是正陷入危机中的发达国家,他们把低碳经济看作是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低碳经济发展得到最大好处的也是发达国家。但我国已不可能去逆转这一世界趋势,现在的关键是我国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应对和发展,而且低碳发展对我国也是有好处、有必要的。最后我和部里的主任、老师商量,讲的题目定为《低碳经济——广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开始备课也采取了很花时间传统办法,先写详细讲稿,收集有关案例,准备了好几万字,然后梳理好应讲的内容,再作课件。可能理论水平高和聪明讲效率的老师会会心一笑,这是初当教师的人才会这样做的吧,作为一个老教师还用这最笨最低效益的办法?还有时间做科研吗?所以科研这几年一直是我的弱项。但对我来说这样做的确是合适的,为一堂课这样反复折腾,该讲的内容自然就很熟悉了,我的心里才有底。

        低碳经济简单说是一种主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涉及到减少碳排放;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减排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制度创新等。面还是很广的,有些内容很专业,有技术操作性。所以需要抓住重点,思考应该讲什么才最合适,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总体的看法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不会停顿。 中国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中国要善于应用有关的国际规则,制定出符合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需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低碳发展要避免成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和推卸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途径;低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不可能不计成本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形成有机整体,相互衔接和促进;要防止过度炒作低碳经济概念,要在试点区和重要产业群制定科学规范的低碳发展路线图;目前要特别重视产业的升级转型、低碳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机制制度的创新。

        上课的时候果然是有很大争议,气氛热烈,这反而增加了这门课的意义。因为自己准备充分,讲授或是点评或是研讨答疑算得上应付自如,较受学员欢迎。觉得付出的都是值得的。后来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个专题的角度也不断变换,比如讲《全球低碳发展背景下广东产业发展的对策》、《低碳发展与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等。

        “天道酬勤”,我敬佩那些在教学科研方面脚踏实地、刻苦勤奋、高效高产的同事。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我也算尽力了,多少能给学员一点启发,没有虚戴教师这顶帽子。作为党校教师,深知教学难度,不敢丝毫懈怠。自知已过了定大目标,下大决心的年龄,但总应有方向,斗胆借改名人名句:“工作尚未成就,吾身仍需努力”以自勉。

        (原载2012年9月20日《南粤党校》)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