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经济学教研部 > 教学工作

[教学体会] “组合案例教学法”总结

时间:2006-12-31 09:36:29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周立彩  丘世忠

.      进入21世纪,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培养高职高专类人才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势在必行。2004—2006年,我们在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国际物流实务”、“国际商务”、“保险学”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逐步探索出一种适应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职高专类人才的教学方法——组合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组合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创新

     组合案例教学法是对一般案例教学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随着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师输出、学生输入”的单向知识和技能传导过程的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案例教学法方法所取代,这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般案例教学法仍然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一是案例和基本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有机结合,由此产生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和案例教学脱节。尤其是大多数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点面面俱到,关键内容和核心知识不突出,导致案例选取杂乱,不能科学反映关键内容和核心知识的要求。二是案例编排缺乏体系化,案例之间关系零乱,缺乏内在逻辑关联,不能反映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对案例的关联性示范要求。三是在一般案例教学法中,由于缺乏课前案例铺垫、课中案例分析讨论和课后案例巩固提升这三个环节的有机组合,而是主要依靠教师在堂课上“一言堂”式的分析案例,学生被动接受案例,实际上又回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路,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一般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从教材的精选、基本理论知识点的重新整合、基本理论与案例关系的组合、案例之间逻辑关系编排组合、课前课中课后案例组合等方面着手,形成基本理论知识框架统领案例组合、案例组合推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组合案例教学法。

     组合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创新表现在:一是有效克服满堂灌式的单向传导式教学的缺点,实现了教学互动;二是有效实现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组合编排的紧密结合;三是有效克服一般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彼此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案例群的有机组合;四是形成组合案例学习不断推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在强化机制。五是在时间纵向上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案例学习的有机统一。

      二、主要做法

      在组合案例教学探索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选教材,科学组织初次案例群

     为适应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针对“国际物流实务”、“国际商务”、“保险学”等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选择教材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既要求基本理论要完整,又要求反映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最新发展,还要有大量有针对性和实际参考价值的案例。经过大量对比,“国际物流实务”我们选择的是《国际货运物流实务、法规和案例》(杨志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该书是现代物流管理丛书中基本理论和案例分析结合的较好的教材之一;“国际商务”和“保险学”我们均选择了“十五”国家级规划高职高专教材中的基本理论透彻又有大量案例支撑的最新教材。不仅如此,为实施组合案例教学,我们还从书店、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和下载了大量案例,形成案例集合。并运用科学筛选法,形成初次案例群。

     (二)对基本理论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案例主题知识集合

     组合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本理论知识逻辑统领案例组合、案例组合推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由于教材在基本理论知识内容编排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面面俱到等缺点,而将来的案例分析又因时间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一个知识点编排一个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既全面又重点突出同时逻辑关系分明的案例主题知识集合。比如,在讲授“国际物流实务”前,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大约276个理论知识点进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了“国际贸易条件”、“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运输及仓储”、“单证签发”、“物流法规”、“物流货损事故处理”、“国际物流现状与未来”等7个主题知识集合,并对主题知识集合进一步分解,使每一主题知识集合由3-5个子专题构成。由于主题知识集合的逻辑关系分明,不仅使学生在庞杂的知识点中一目了然地清楚应该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次之等等,而且也给案例编排提供了知识关联框架和逻辑编排顺序。

     (三)围绕促进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和增进学生实际能力,科学编排案例,形成精选案例群

    由于基本理论知识点的宽泛性,一个案例往往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要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强化对基本理论的掌握,需要采用多个案例。在案例组合编排时,要使它们互为补充并系统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组合案例”(案例群) 。为此,一要明确教学目的,确定组合案例教学所要覆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二要按照前面所设定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即主题知识集合和子专题)的架构来组织编排案例,切忌乱搬乱套;三要根据基本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合理组织编排案例,科学搭配案例内容难易程度,把握好案例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国际物流实务”为例,围绕上述7个主题知识集合和相关子专题,我们组织了28个有代表性的课中案例,18个课前案例和16个课后案例,形成了内容完备、结构合理的组合案例(群),即精选案例群。

     (四)课前、课中、课后案例学习齐抓并举,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从时间纵向来看,组合案例教学并仅仅只发生在课堂上,它始于课前并延续到课后。由于准备了大量案例,我们可以围绕重要知识点,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课前案例,让学生们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去预习基本知识。例如,在“保险学”的教学中,在讲授保险理陪之前,我们预先给出以下案例:“李某于2000年1月30日向当地甲保险公司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并附加盗窃险,保险金额10万元,保险期限自2000年1月31日至2001年1月30日。后来,李某所在单位为全体员工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并附加盗窃险,李某家的保险金额为5万元,保险期限自2000年3月18日至2001年3月17日,但承保人为乙保险公司。2000年5月10日,李某家发生盗窃。李某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通知了甲保险公司,经查勘确定,李某家被盗损失达20000元,其中现金存折计7000元,金银首饰3000元,字画3000元,录像机、高级西装共7000元。李某向甲、乙两家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在理赔过程中,乙保险公司发现李某向甲保险公司进行了投保,后来李某所在单位为职工在乙公司投保,因此,乙公司认为这属于重复保险,李某违反诚信原则,第二份保险合同无效,乙公司不负赔偿责任。思考题是:乙保险公司认为第二份保险合同无效的观点是否成立?”通过这样一个经常可能发生的案例,很快就把同学们预习保险理赔基本知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课堂上,针对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求知心理,我们采取多步骤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第一步,先介绍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这主要是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铺垫。第二步,组织灵活多样的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起来,供大家思考评判,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第三步,由教师对大家所形成的较为统一的观点,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依据,进行评价,给出参考观点(答案)。第四步,由教师引导大家学习,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一步扩展和提升。第五步,给出课(堂)中案例,课(堂)中案例涵盖了前面课前案例的有关知识,又涉及到新学的知识。第五步,以课(堂)中案例分析为重点,通过、讨论、补充等多种方式,强化已学到的新知识。

    在课后,在组合案例教学方面继续开展两项工作:一是要求同学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反馈,主要是以作业的形式通过发散式的回答问题来实现;二是进行巩固练习,即给出相关案例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的理解、掌握、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

     (五)根据不同的案例需要,把案例组合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增强案例组合教学效果

     一是把组合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起来,如通过布置案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到作业现场观察,总结观后感;二是把组合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如用幻灯课件演示制造性企业的物流流程、运输工具、立体仓库、货架等等;三是把组合案例教学与辩论教学结合起来,如教师作为主持人而不是授课人,主持学生的激烈辩论,使教学活动在学生自我思考、畅所欲言和思维火花碰撞的氛围中完成。

     三、主要成绩

     实施组合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一是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国际物流实务”、“国际商务”、“保险学”三门课程学生的评价均在85分以上,其中“国际商务”课程多个班级的评价平均超过90分。

     二是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机制。组合案例教学以组合案例(群)为载体,充分调动了教师在整合知识、组织案例材料、分析案例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案例思考、分析、讨论、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良性互动。

     三是大幅度增强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组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合乎理论知识学习逻辑的案例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6年12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